成功抵御全营营长的进攻需要从防御设施、兵力调配、战术指挥和资源管理四个维度进行系统部署。城墙作为最基础的防御设施,必须优先升级至当前最高等级,同时需在关键位置部署箭塔与陷阱形成交叉火力网,箭塔建议达到5级以上才能发挥有效输出能力,陷阱则需配合拒马栏形成梯次防御。驻守部队应优先选择高统率武将搭配陷阵营或藤甲兵等高防御兵种,确保前排抗压能力,后排配置具有控制效果的谋略型武将干扰敌方输出节奏。
调动与驻守的兵力分配比例需控制在8:2,确保主力部队能快速响应不同方向的进攻。防守方需特别注意敌方器械部队的动向,主力部队应优先拦截敌方高战损队伍,为拆迁部队争取时间消耗城池耐久。当敌军采用多波次进攻时,可采取前进-待机交替战术调整阵型位置,利用地形优势抵消部分兵力差距。参谋的智力属性对全体守军防御有加成效果,即便非必需也应尽量配置。
闭城是应对大规模进攻的核心策略之一,通过进入免战状态可暂时规避敌方主力冲击,但需注意闭城期间无法主动出击且资源产出受限。守城时应充分利用营帐的快速征兵功能,实现多线补兵维持战线稳定。若主城周边存在分城,可通过迁城操作调整防御重心,分城与主城形成犄角之势能有效分散敌方火力。俘虏解救需提前准备赎金或组织反攻部队,避免关键武将长期缺位影响防御体系运转。
资源储备直接决定防御持久力,粮食和铁矿需保持三日以上的战备存量。防守期间应暂停非必要城建项目,集中资源保障征兵速度和伤兵恢复。同盟支援是防御成功的关键因素,及时共享敌军行军情报并协调援军布防位置能大幅提升防守效率。战场指挥需统一指令,避免全军待机与全军前进的频繁切换导致阵型混乱,针对敌方刺客闪现战术可预留预备队专门应对后排突袭。
后期防御需注重士气维持,连续作战会导致部队属性下降,可通过轮换驻守队伍保持状态。箭塔与拒马栏的建造位置需遵循营帐在前、拒马在中、箭塔在后的原则,确保敌方需逐层突破消耗时间。若防守压力过大,可主动放弃外围建筑收缩防线,集中兵力守卫核心区域。战场指令的释放时机尤为关键,全军撤退指令应在敌方主力进入箭塔射程后使用,最大化利用防御工事输出。